English

汽车降价,有人喜有人忧

1998-03-1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1月19日,厦门和海口同时传出令人瞩目的消息:一是上海大众集团的“桑塔纳”牌轿车,尽管已稳坐国内市场的“头把交椅”,依然在厦门订货会上再度降价2万人民币;二是以“马自达”外壳风靡海南的海马汽车制造厂,主动投奔到了第一汽车集团的大旗之下。

从1991年开始,“价格”已成为中国车市“残酷厮杀”的最锐利武器。上海第一次投掷出“降价7%”的炸弹,一汽捷达、二汽富康、天津夏利为保住各自的市场席位紧跟降价。1996年,上海大众宣布二降、三降“7%”,桑塔纳轿车由20万元以上降至15万元左右。1997年7月6日,桑塔纳再度降价7%。

“降价”有人欢喜有人忧。北京最火爆的两大汽车交易市场———亚运村与北方交易大厅,达到80%的买主是私人。上海大众1997年的销售利润32个亿,市场占有率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半壁江山。

长春一汽集团,虽然顶着“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”的华冠,但1997年销售利润仅18个亿。更忧愁的是湖北十堰二汽集团,“富康”汽车厂不仅没有盈余,去年已亏损近10个亿。
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张兴业说,上海屡降屡胜凭的是年产30万辆的实力,规模上去,成本下来,价格上就有了回旋的余地。而“富康”只有五六万辆。

中国的汽车行业名为幼稚工业,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汽车厂家,全国与汽车关联的企业大大小小上千家,一年只生产一万辆的就有18家。而在国际上,要想取得汽车市场竞争的一张入场券,年产量最起码也要100万辆。

如果说,1996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“价格年”,1997年是“分期付款年”,那么,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司长张晓虞预言说:“1998年,将是中国汽车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的资产重组年,这也是前两年汽车大战后最有意义的一个结果。”(《中国妇女报》98.3.5靳丽萍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